11月25日
暴雨。
天凉下来了,街上的行人都穿上了厚厚的秋装。
我昨天才意识到事情的不对:在听到温秋明事情真相的时候,胡与非都还没搬来这里,更别说听到广播。只从后来那个“买凶杀人”里是不可能得到诸如没证据一类的结论的。
兴许是黄大姐告诉过她?但是黄大姐并不完全信任那个频道,真的会说出去吗?
如果胡与非问起来究竟是什么事,倒也不是没有解释的可能……
毕竟,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也做不出其他的猜测,除非胡与非自己就是那个电台的发布者。
新闻频道发生信号劫持,真凶位置已锁定……
魁札尔诗集《亚哈》已出版,毁誉参半……
“镜”疑似掌握新筹码,谈判局势对公司不利……
14号的信号劫持居然现在才说,看起来是情况压不住了。
不过,这个语气也很微妙,只字不提那天播报的消息真假——事实上,通过新闻网站上的查找,被调查、侵吞公款、买凶杀人都是实情,只是没有说明具体的案子。
镜掌握了新筹码,倒是没让我太意外。作为自主学习进化的人工智能,哪怕只能在内网待着,时间一长也能有新的花样。
至于魁札尔的诗集,在白项的强烈建议下,我简单看了看发布到网络上的几首。
“你觉得怎么样?”白项好像挺期待我的评价。
“说实话,里面的一些意象我不是很理解,感觉比起以前更加晦涩了。”
“你说得是对的。这次引用了大量的小说和神话的片段,网上有人在做解析,不过也没能完全弄出来。我个人感觉,质量是比之前的作品更加高了。”这次,连白项也不确定了。
“我看恶评基本是,觉得它‘故意不让人看懂’?”这评价虽然尖锐了点,不过我觉得也不是没有道理。
“没有什么故意,只是想表达的信息量太大,装进诗里,就势必有所删减。就像诗集名字的亚哈船长,如果只看表面会觉得或许是骄傲而狂妄,但整个小说中都包含着一种殉道者的崇高感。这样一个复杂的形象,不借助引用,很难直接表达清楚。”
白项看过《白鲸记》,也给我推荐过,不过我一直没机会看。他的这个反驳,我是认同的。文学有文学需要的晦涩,不能简单批驳为“不想让人看懂”。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之前也听闻过魁札尔,是个挺神秘的诗人。虽然诗有了不小名气,但从没人知道他现实中的身份,也没有参与过现实活动。有人说他是隐士,住在山林里,也有人说他就在城市的某个地下室里。
今天,我在楼里都能听见旁边的声音,大概水杉亭大街那边又起了冲突。我看着《异类》的数据越来越好,心里踏实了不少——过几天再屯点东西回家,这样真出事也不会波及到我这里。只要网站的收入能保持,生活的钱还是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