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星云 - 同主题阅读 讨论区:OutDoor[户外运动] 板主:
标题: 如何挑选合适的健康走路鞋和跑步鞋
回复本文 本讨论区
neo
3031 110 450
face
本 文:[转寄][转贴][删除][修改][回复][作者:neo][人气:346]
发信人: neo (二般不是人), 信区: OutDoor
标  题: 如何挑选合适的健康走路鞋和跑步鞋
发信站: 瀚海星云 (2008年12月12日14:43:51 星期五), 站内信件 WWWPOST

红菜苔有篇好文,尽管语言有些偏激,但是不失为抗鼎之作,我给转贴过来了,当然也
略加编辑了。(gcysa对本帖子也有一定贡献,哈哈!) 

先申明几个观点: 

1.合脚,何谓合脚,一层意思是大小合脚,另一层意思是用途合脚 ! 

2.纠正一直错误概念,就是软的鞋子舒服,很多人讲求的脚感就是软, 
软件就是舒服 !显然在跑鞋的世界里最没有用的鞋子就是减震跑鞋, 
所谓减震跑鞋是为没有任何功能的鞋子玩弄的一种噱头 !减震是任 
何一款跑鞋所必备的功能 ! 

3.所谓适合中国人的脚型,四大跑鞋都有不同宽度的鞋子,选择适合自己 
鞋子就好,不存在什么适合中国人鞋子的概念 ! (gcysa观点:我觉得中国人还是适合
2E宽度或者中国标准3型的,至少磨房的驴子是的,因为长期徒步,脚都变大变宽了) 

如何挑选跑步鞋 

第一章:认识你的脚 

1. 何谓足内翻 (pronation) 

人在步行或是跑步的时候,正常的脚应该是脚跟外侧先着地,然后脚 
跟到脚尖依序着地,最后离地之外,脚掌还会有一个向内翻转的动作,哈 
否则大家都是内八字,鞋外侧面很快磨光光 !这个时候足弓会被压,向桥梁 
一样,适当下塌被拉长,来吸收人体下落时地面的反冲力。 
但是不是人人都有正常脚型的,有些人会足内翻不足,所谓的内八字, 
跑步的时候仅仅只是脚外侧的一部分落地,所有的压力都集中在一脚外侧面小 
小块面积上,所以会在跑步时感到地面过多的冲击力,解决这个问题只要穿双 
避震性佳的鞋子就行。万一足内翻过度(overpronation)的话,脚踝关节和 
韧带会承受过大的压力,是不是很容易纽伤,特别是是三下的时候:下落,下坡 
下楼。 
慢跑鞋稳定性即抗足内翻能力,稳定装置即抗足内翻装置。所以选择慢跑第 
一个重点:你需要多少的稳定性? 
http://www.roadrunnersports.com/rrs/product/shoe-dog.jsp?_requestid=88710
上面那个有大脚丫的图片就可以一步一步的选择 ! 

2. 如何判断自己属于正常足,足内翻过度还是足内翻不足呢?依下表综合判断即可 

========== 过度足内翻=== 正常=== 足内翻不足 
足弓高度====== 扁平====== 正常=== 高弓 
站立时脚踝关节往内= 偏======= 正常=== 外偏 
足弓坚固程度==== 软======= 中等=== 硬 
(这个指足部受重时的变形程度,不需要到走或跑,光是站着,你的足弓是不是很明显的
就塌陷很多? 当然你也可以去找骨科以上或者参
照:http://kx.pyjy.net/source/czsw/ZCHYD/259_SR.asp。但是有一种人例外,那就是
胖子而又有正常足的人,他的足弓会在剧烈运动时严重塌陷,所以不能看静止时的足弓
变形程度。) 
内外八======= 外八====== 正常=== 内八 
跑步后哪里痛==== 足弓或踝关节内侧=不痛或痛得很平均= 脚底的肉、膝盖外侧 
足部病症====== 足底筋膜炎 

3. 知道自己的足内翻程度后, 

1),足内翻不足(underpronation)正常足应该选避震型跑鞋(cushion shoes) 
2),正常足至中度过度足内翻(moderate overpronation)应选择稳定型跑鞋 (stability 
shoes) 
3),严重过度足内翻(severe overpronation)应选择运动控制型跑鞋(motion-control 
shoes) 
注:"避震型"跑鞋是营销用语,其避震性不会比有稳定装置的慢跑鞋更好, 
真正的意涵是"无抗足内翻装置"跑鞋。不过现在大家都这么讲。 

第二章:慢跑鞋的结构和科技名词 

接下来看看慢跑鞋的构造吧! 
http://www.brooksrunning.com/prod.php?k=23645&p=BSI41198
BROOKS VAPOR 7 
http://www.brooksrunning.com/prod.php?k=23642&p=BSI41181
BROOKS RADIUS 7 
http://www.brooksrunning.com/prod.php?k=23675&p=BSI41182
BROOKS ADDICTION 7 

各大厂制鞋科技的名词解释 

http://www.runningnetwork.com/productreviews/glossaryspring03.html

1. 中底 (midsole) 

中底可算是跑鞋的心脏啦,一双慢跑鞋的性能如何,中底至少决定了90% 

1.1 中底的主要材质与影响 

中底的主要材质是 EVA,根据生产情况大致分三种: 

1.Compressed Molded EVA (模铸二次成型EVA习惯叫 PHYLON,飞龙,怀龙) 
篮球鞋上常用材料,比较硬,抗形变能力较好,耐久。高档跑鞋用这种材料 
比较多,表面很细小类似手长期泡过水出现的花纹 ! 

2. 射出 EVA 

软软的,表面比较光滑,类似以前包装用的泡沫,质量很垃圾 !比较常用的 
NIKE,ADI,LN,ANTA 的低端跑鞋,不过 ADI,LN 是射出后冷粘,质量 
稍好! NIKE,ANTA 的低端跑鞋可以周围有围绕鞋子一圈的缝,这个注朔一次 
成型,代表更先进的工艺,但是目前技术不成熟。这种适合偶尔跑步或者体重比 
较轻的朋友,否则很容易感觉鞋底塌了。。。。。哈哈哈 

3.板压 EVA。 

最垃圾的材料,典型的就是 NEW BALANCE 574 的中底,表面看很多气孔的。 

1.1.1 中底该怎样才好呢? 

基本的道理是越硬的中底,稳定性越佳,越软的中底,越会促进足内翻, 
所以cushion shoes的中底通常最软, 
motion-control shoes最硬, 
stability shoes居中。 
可是避震性呢?大部分国人觉得脚踩下去软软的,才叫避震性好。事实上避 
震性好不好最佳的指标是跑完身体特别是膝盖和踝关节会不会痛,而非所谓的脚感。 

1.1.2 responsiveness(反应性) vs. plush feel: 

软的中底脚踩下去之后会陷比较深,回弹的速度较慢,硬的中底 
脚踩下去后离地的速度较快,反应性较佳;可是软的中底踩起来 
的确是比较舒服,这就看个人取舍。 
有没有比较两全其美的办法呢?有,就是在EVA中混入微量rubber。 
此做法在ASICS的叫 SPEVA, 在Mizuno称ap MIDSOLE,BROOKS叫 S257。 
不过还是没办法做到完美,即还是没办法在完全不提升硬度的状态 
下提升反应性。以下连结有图解说明。 
http://www.asicseu.com/channels/eu/technology/shoe/technical_speva.htm

1.2 中底中的稳定装置 

怎样让鞋子有抗足内翻能力呢?最早的想法就是:让鞋中底内侧 
比外侧硬就行了,于是内翻过程就会受到抵抗。这些装置通称 
medial post. (medial, 身体中央侧,相对于lateral, 外侧) 

1.2.1双密度中底(dual density midsole) 

那就提升鞋内侧中底的密度吧。一般常见会以深色标示。避震型 
跑鞋通常是没有的。稳定型跑鞋的通常是足弓那部分才有的,而运 
动控制型跑鞋的通常会是从脚前掌大脚指第一跖骨着地的地方到后 
脚跟。Asics称此为DuoMax.Brooks 称之为 PDRB ! 

1.2.2 TPU post 

增加稳定性不见得一定要用加高密度的材料。也可以用 TPU 材料料来 
当作post,TPU 强大的硬度和弹性最适合完成这项工作 !在NB叫做TPU post, 
在Nike叫Footbridge,Brooks 称之为 AccelDRB.现在做法是无论什么跑鞋 
基本都有 TPU POST 用的多与少的问题 ! 

1.3 TPU(碳纤布)制中足支撑 

为了减轻重量,近来来的鞋子多采前后两片式外底,不过这种鞋子很容易在脚 
弓处弯曲,很容易扭伤脚。鞋子正确的弯曲位置是前脚掌处着地的地方,所以就在中 
底用比较硬的材料做出中足支撑。如Torsion Bar (Adidas),Trusstic (Asics), 
Stability Web(New Balance),Brooks(AccelDR,Mizuno则将Wave延伸到中足以达成 
此功能。可恨的是 NIKE 用最便宜的碳纤布高所谓的碳板,不少小青年以为是高科技, 
无比追捧;所谓科技都差不多,不过是各家的噱头而已 ! 
不过现在一般的厂家是把 TPU POST 和中足支撑做在一起,是不是嫌工艺太麻烦哈? 

1.4 减震用的中底嵌入物 

1),Air(气垫),ZOOM AIR: NIKE, 
2),hyper-flower(油包液体传动架构):以液体流动为减镇材料的 BROOKS, 
3),Visco-elastic polymer (黏弹性高分子聚合物): 
ABZORB(New Balance), 3A (Fila),S257,MOGO(BROOKS) 
4),Rubber-based materials (橡胶): Mizuno VS-1, Adidas Adiprene, 
5),Gel-based materials (硅胶): 以硅胶为基底的材质有ASICS GEL, 
NB ABZORB SBS等等。 
那种避震效果好呢?都很好,其实都不会相差很多。 

1.5 Mizuno Wave (http://www.mizunowave.com/)

这算Nike Air之后最创新也实用的运动鞋科技 ! 在最近的跑步界拿奖拿 
到手软,除了分散压力到整片中底之外,兼具中足支撑、高密度中底 
medial post (Double Fan Shape Wave 内侧振幅较高而且有两片较硬)、 
与塑料post的功能(wave 边缘往上下翘,包覆中底),最初是塑料做的, 
现在则有橡胶(较软)和多种composite wave (复材wave)。 
缺点嘛:硬,特别是最常见的塑料wave。再加上Mizuno喜欢用密度较 
高的EVA,两个加在一起的结果就更硬了。虽然避震性还是 
相当好,很多人反应是鞋底硬,那个硬啊。 

2. 外底 

2.1 三种rubber 

外底的材质通常有三种,一是blown rubber(发泡橡胶),最软, 
避震性最好,最不耐磨,包括Duralon (Nike), Durasponge(ASICS)。 
另一种是carbon rubber(碳橡胶),最硬、最耐磨,通常放在脚跟外侧处, 
Ndurance (N, X10 (Mizuno), AHAR (ASICS),HPRPLUS(BROOKS) ! 
还有性质居中的solid rubber(固态橡胶)。至于三者要怎么搭配看 
厂商而定,比方说,外底也可以在内侧用较硬的rubber, 
外侧搭较软的,创造些许稳定性。或是完全用carbon rubber, 
或是三种都用。 

2.2 一片式中外底 

目的是减重,因为rubber比EVA 或者 PHYLON 重多了。做法常是将 
约20% rubber和80%EVA混合后射出成型。3D飘速底 (Reebok), 
宝丽尤(Nike)都属此类。 

2.3 Split heel & Flex grooves 

这两者都是在外底刻出适当的沟纹,使得跑步时鞋底能在正确的地方 
弯曲,跑起来更顺畅。 

2.4 Center of pressure 

将鞋跟中央的外底和中底挖空一部份,使得重量能正确压在鞋跟中央,使 
得跑步时脚底下陷,兼具避震和稳定的功能。这里搞出花样的就是 SAUCONY 
看家本领 GRID. 

3 Upper (鞋面) 

各厂几乎都是用超纤和三明治网布和PU材料 !跑鞋比较值得提的是透气性。三明治 
网眼布和超纤面积越大(相对 PU 材料覆盖面积)透气性越好,抗水布(water resistant) 
就差了很多,真皮更差,gore-tex或其它防水透气材质(water proof)透气性最差。所
以 
不是越先进的材料越好,要是跑个十公里,除了网眼布之外其他都太热了。Climacool 
(Adidas)不过是孔超大的网眼布,并将中外底打几个大洞透气而已,所谓 360 度透
气。 
只有真皮会被脚撑大,大厂用的合成材料伸缩性一般都不是太好,所以试穿时若是 
不合脚、太紧,以后也是一样。要买鞋就买合脚的吧。 

4. 鞋楦 (last) 

New Balance 在这方面吹牛最多 ,其实你看看四大跑鞋品牌,基本的解决方案都是类
似,都有 
不同宽度的楦头。一般来说弯的楦头促进脚内翻的! 
另外就是每个厂牌的鞋楦各有特色,宽窄不一。而同厂牌的不同鞋子也不尽 
相同。像Nike和Adidas一般偏窄,Mizuno偏宽,NB则是直接进男2E width 
女D的。(磨房的驴子可能选择宽版的比较多,因为长期徒步,脚都变大变宽了。)。
ASICS 现在的楦头不清楚的,以前国内销售的标准楦头是 2E, 
跑鞋穿着最好的感觉就是脚跟到脚弓处包得很密实,但脚趾的活动空间大。 

第三章:非正常脚型的特点以及其危险 

1.扁平足 

1.1 中度扁平足 

外观特征: 
1.外八字.足身超过1/2以上 
2.跟骨向外旋转 
3.鞋子脚跟外侧转向内侧及鞋底内侧磨损 
4.背部肌肉两侧僵硬不一 
可能导致问题: 
1.功能性长短腿 
2.功能性脊椎侧弯 
3.双足开始互相拉扯 
4.脚裸容易受伤 
5.膝关节开始酸痛 
6.站立容易疲劳.下坡下楼辛苦 
7.缺乏脚弓.脚底韧带容易疼痛钙化 
8.易腰酸背痛 

1.2 重度扁平足 

外观特征: 
1.外八字.内侧肌肉接地 
2.跟骨向外旋转 
3.鞋子脚跟内侧及鞋底内侧磨损 

可能导致问题: 

1.功能性长短腿.脊椎侧弯 
2.斜肩 
3.脚裸容易受伤 
4.重心不稳.走路容易跌倒 
5.站立容易疲劳.下坡下楼辛苦 
6.缺脚弓.脚底韧带易疼痛钙化 
7.易腰酸背痛 
8.关节退化加速 
9.鸡眼等。。 

2.高足弓 

外观特征: 
1.内八字或槌趾 
2.鞋脚跟外侧容易磨损 
3.跟骨韧带后面(跟腱)缩短 
4.趾骨第4.5易受压长茧 

可能导致问题: 

1.功能性长短腿或脊椎侧弯 
2.腰酸背痛 
3.脚底韧带易发炎 
4.跟骨易受伤或长骨刺 
5.脚裸内侧受压抑扭伤 
6.膝盖关节外张.膝盖会疼痛 



--
※ 来源:·瀚海星云 bbs.ustc.edu.cn·[FROM: ip已隐藏]

回复本文 本讨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