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每一天~不连续的存在~

gal吧十二神器,圣启示录—素晴日。

把文学、哲学、诗歌、古典,用中二、黄暴与想象力融贯在一起;把低俗的、形而上的、魔幻的、文学上高雅的、隐晦的、令人恐惧的东西,统统往galgame这个容器里面倾倒;是充满狂气的电波系作品。

喜欢看书的人基本上都是孤僻的。喜欢看书又喜欢和别人一起玩的人,就像是性格温和成绩优秀的体育选手那样恶心吧。那种很厉害的人是很恶心的人种。

chap one 水上由岐

第一章还是轻松愉快的……

收回前言!过第二遍第一章,恐怖起来了!背景音电车运行很有紧张感压迫感,配合光怪陆离的演出,现实感的画面非现实地连接了起来。接着进入了似乎是无穷循环、属于内在世界的日子,开始了哲学发难。据说作者的思想很大程度受维特根斯坦影响,但我没读过他。一开始游戏要我们承认存在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二分,谢林是这样认为的,马克思否定:物质自身具有冲突、具有规定自己的力量,不需要存在上述的二分(吧?我不是很懂其实)

最后列车那一段的演出,让我浑身起鸡皮疙瘩,过于舒爽了。梦幻般的风景,搭配浪漫的文学,一切的终焉又仿佛一切的发源,银河铁道下的对白,是彼此世界的呈现与交合。

chap two 间宫卓司

卓司发表“创世”言论这一段,真是越看越气。用公共话语体系里的概念抨击其自身构造,却不提出自己的思想,这不是妄想与中二是什么?自诩超脱凡俗,开始鄙夷所谓公序良俗,自我满足自我意淫,这算个屁的哲学家,完全没有对真理的敬畏和自身无知、有限性的自知。

好恐怖啊,卓司的精神状况堪忧,出现了多次记忆的割裂,对高岛的感情完全是意淫啊。接着是被死亡困扰,“公众不会讨论死亡,甚至有点刻意回避死亡”是他之后的论点,但这其实挺无聊的,说明他的见识不够广罢,有不少哲学与文学都会提到这个问题,比如存在主义,比如《伊凡伊里奇之死》。文本里面提到,死亡是无差别的,再崇高的反抗在死亡面前都将被抹平。没有人经过死亡,不了解死亡,如此形而上的概念,怎么能像讨论一般事物一样去讨论死亡?

看着卓司发疯、有点、恐怖。妄想、怀疑、偏执、恐惧各种负面情绪交叠在一起,配合着失序般的声画演出,共同奏响鲜活的“生命乐章”!扯了半天人生意义,还有什么生命存在的形式,一切的终结,无穷,看起来更像是引导性的洗脑。二周目的时候才发觉,本以为卓司发表中二言论的时候已经完全疯了,呈现一种跋扈着的扩张姿态,但并不是。他依旧与超越性的神明或是魔法少女交流着,仍然被迫接受自己的有限与污浊,却还能毫不动摇地接受自己作为神意的代行者,真就只接受有利信息了。

卓司视点越玩越迷糊,分不清虚拟与现实,所有对立的两端都碰撞在一起;故事是简单的,却和由岐视点对不上,依附着的表达充满煽动,叫嚣着嘶吼着,让你偏离日常,让你抛弃标尺。很多地方我会惊掉下巴——魔幻现实的情节与画面,还有唐突的h。外部,外部啊,一切意义都存在于世界外部,一切变化也来自世界外部。卓司的行为几乎没有出于自己的意志,不是一种自我探索,而只是在他人有意无意的引导下产生的。我不喜欢,感觉参杂了很多作者强行推进的东西。

这个作品的主题就怪怪的,就像是把低俗的、形而上的、魔幻的、文学上高雅的、隐晦的、恐惧的东西,统统往galgame这个容器里面倾倒,串味了啊!剧情上有挺多无关的日常线路、h线路,逼迫你把每一章都打两遍,同时又当谜语人——揭露悬念的同时埋下更多悬念。

chap three 高岛拓榴

有意思,卓司是三分的——破坏者悠木皆守、创造者间宫卓司、协调者水上由岐;这样就说得通上一章那些类似闪回的转场了。

很喜欢这段话

喜欢看书的人基本上都是孤僻的。喜欢看书又喜欢和别人一起玩的人,就像是性格温和成绩优秀的体育选手那样恶心吧。那种很厉害的人是很恶心的人种。

第三章看得舒服多了!大概讲的是文学给人以力量吧,平静的反抗这样的调子贯穿着游戏之中。温柔、孤寂、淡然、进取、勇气、隽永,还有很多我喜欢的品质构成了这个水上由岐,虽然长的是卓司的样子。

本作最大的冲突出现了:是选择美好的每一天,平凡地庸常地把日子消去波澜,被所谓幸福禁锢;还是选择反面。现实中当然是二者调和啊,痛苦什么的都是必须的,概念都是要有反题的,要明白幸福当然得体会到它的反面。

chap four 悠木皆守

怪不得能称作神作,本以为是时而恐怖、时而欢乐、时而魔幻的校园剧,但那只是巧妙的伪装,隐藏着的是一个家庭的亲情……之悲剧。

啊,心好痛啊。悲剧啊!自我存在的根据、守护妹妹的愿想,都被死亡无情剥夺。空虚感,无力感,寂寥感,我也好像被放逐到某个辽远的空间,孤独孤独孤独着。

chap five 间宫羽咲

妹妹对兄长最纯真的爱。

chap six 间宫皆守

故事前的故事,温馨。

终之空Ⅱend

为什么人们有共通的话语,能够理解对方呢?似乎从这个角度能推出结构主义,语言就是我们所能体会的世界。游戏中的解释是,世界只有一个灵魂,生物是这个灵魂的不断偏形转生。与其说是哲学,这东西更像神学了。

total

从“世界回归天空”后的一天,7月21日开始推,花了五天总算推完了。

本质是讲兄妹亲情的,但也糅合了校园、哲学、文学、恐怖、宗教、霸凌等等要素。最开始是冲着哲学来的,结果当然是,游戏根本没有讨论任何哲学命题,只是将其作为解释框架的一种手段;同样作为工具的还有文学。 

兄妹情还是很自然且温润的,除此之外,或多或少有作者在背后推了一把的感觉。大概是没有持续在某个情绪点逐渐发力的原因,游戏过程中没有破防;取而代之的是不断易变着的情感,还算有意思。

为了刻画校园中发生的连环命案,花费了过多的笔墨,而且有些许圆不回来的地方。虽说如此,多视角、欺骗性叙事,已经足够吸引眼球了,类似的只有《十三机兵防卫圈》吧(貌似需要投入巨量时间,玩不起玩不起)

关于音无彩名,官方介绍是“立于境界线的少女。从比尽头的天空更远……人类无法到达的地方而来。目睹一切,知晓一切,然后无所作为。”说得挺明白了吧,是等同于玩家的存在。

comment

我太喜欢这个评论了: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5A41177ze?fileGuid=J68YWxdtXDwgKtVh

他的观点我全都赞同,概括一下:

  1. 一个故事深度的定义是:人物、人物关系、人物关系的发展都具有隐秘性、普遍性和强烈性,能够充分发掘那些普遍而又难以言表的“元素已经元素组合构成的故事”,表现出人们共通但说不明白的强烈情感,或者是人们没意识到但被提及时能被触动到的强烈情感。在这个意义上,素晴日是缺乏深度的。
  2. 音无彩名和终之空Ⅱ结局有强烈的作者推动力,消解了角色的真实性,让剧情漏洞可以被随意解释,更是让作品陷入相对主义。
  3. 作品中的哲学探讨是为剧情发展服务,而非反之。文学引用也是同理。
  4. 剧本结构虽然有多视角、,去除那些修饰,实质上是庸俗的英雄故事。有太多设定上以及剧情推动上的“超凡力量”。
  5. 文学哲学产生的美感实际是廉价的高级感,仅仅是因为它们小众、读者对它们的陌生才产生的无端憧憬,因而作者曾在面对争议时回答说:素晴日只是一把梯子,用完的人丢掉就可以了。
  6. 文学哲学的引用是先有故事,为了佐证故事刻意找的,而非以文学哲学讨论为中心。素晴日的故事,要么肤浅,要么与现实脱节。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微信分享二维码
  • Copyrights © 2022-2024 Feirui Ye

请我喝杯咖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