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转寄][转贴][删除][修改][回复][作者:dogxuan][人气:444]
发信人: dogxuan (dogxuan), 信区: OutDoor
标 题: 2005-3-16 新安江古村~千岛清凉徽杭游_2
发信站: 瀚海星云 (2006年05月11日16:44:53 星期四), 站内信件 WWWPOST
2005年3月16,周三。
中午十二点,我们坐上了开往黄山的2025次列车,在车站检查时那两个瓦斯罐让我
们颇紧张了一会儿,不过最终还是一切顺利。就在这个中午在出租车上,我遗失了我的
西门子2128手机,包括里面的三千多条短信。科技让交流的媒介成为单调的文字,满溢
的记忆被抽象为枯燥的符号,然而我连这藉以凭吊的最后记录都失落了,所以过去的那
扇门注定是无法再次开启的。
火车越过了巢湖芜湖宣城宁国,在傍晚来到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歙县,我们在蒙
蒙细雨中找到了城中的一间小旅馆,然后穿上雨衣开始逛这座古城,找到了几个牌坊
群,不过在晚上看得不真切。在斜风细雨中拍下了县城桥上的夜景,绿红相映的氤红气
息在特慢快门中带上了星光镜的特色,再加上若隐若现的薄雾,沉睡中的小城黑瓦为长
期生活在冰冷的钢筋骨架森林的我们带来了视觉上的暖意。雨越下越大,我们匆匆吃了
个三鲜鱼头锅仔后就回去睡觉,充分利用了客房的空间摆放着我们欲晾干的衣服,以至
于整个房间看上去就是一个印象派作品。
从歙县出发到雄村有二十多里路,投票表决,二对一,走路!一路上走在公路上,
由于不是旅游旺季,所以行人并不多。两边的风景也确实不错,还有个牌楼叫“徽商之
源”。只是水泥路走着实在很单调,春季清晨特有的丝丝凉意让我们裹紧了外套。
走了半小时后转入乡道,眼前景致大变,从现代社会回到了自然朴素的田园风光,
还不时有蜜蜂群从我们头上飞过。又走了大半小时,审美疲劳的我们一致同意坐车,搭
上了一个面包车,在盘山路上蜿蜒而行,经过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了徒步的起点:雄村。
村里有几个景点很不错,桃花在一片翠绿中零零星星地开着,苍瓦白墙的小院落隐在丛
丛树林中,洁净的碎石小道把各个部分穿在一起。在著名的竹山书院,一个老头收了我
们的门票钱后给我们带路当导游,不过他的语言和我们存在沟通障碍,所以我们只带了
一双眼睛进去,跟着他在迷宫般的私塾中穿梭,从不经意散落的种种遗迹隐隐见识到这
里曾经的辉煌。
出了桃花坝就过渡到对岸,顺着河水向前走着,经义呈村,进去看了一下安徽最大
的女祠和王茂荫故居,再向下走过渔梁坝,经新安古关、紫阳大桥、琳村和车龙湾到达
浦口码头,这段路是沿河开出的机耕道,非常好走,沿途经过的几个小村子里都有古民
居,可以是说这段徒步的精华部分,十里多路的景致绝不重复,眼中看到的是幽山碧
水,耳中听到的是鸟鸣虫噪,鼻中的感受来自于淙淙江水和岸边泥土的芬芳,脚下的路
从麦田变成灿烂盛开的菜花再到索索作响的竹林。这边的古村落的确是名不虚传,依江
而排开的村庄,白底青瓦棱角分明特征突出的古徽式建筑全部面向江水而建,由面前一
条高出水平面两米多的很有特色的鹅卵石便道将这些住房与江边那些拴在柱上随浪起伏
的敞篷捕鱼船隔开。村前和村后都有竹林,古色古香的桥洞陪着江水静卧。村中还有些
古代建造的祠堂,没有了门户的堂口看上去像掉光了牙齿的耄耋老人一样沉浸在逝去的
历史中,任岁月如浮云般从身旁流逝,守护着这些延续他们血脉的子孙。
在浦口正遇到学生放学,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和我们一道前行,路上还有卖腌萝卜
丝的小吃店,味道相当不错,也特便宜,一毛钱两小袋。那些小孩子人手两袋,我们看
着热闹也挤进去买了些,吃得太多,咸得我们喝完了一半的存水。和这些孩子们一同乘
上了渡船,到了对岸。由浦口出发,经小梅口等几个村子,到南源口。在这儿我们做了
第一顿午饭,一人一大碗面条,加上预制的调料,特香!饭后用防潮垫作凉席在水边小
睡了个午觉,现在已经很难找到这种还没怎么被污染的河流了。记得小时候,住在河边
的高楼上,那时的河水也是这样的纯净,从河水的气息中可以分辨出季节、可以分辨出
一天的时分。春掏螃蟹夏捞虾、秋戏水浪冬看白鹭。每一个清晨时从水流欢歌中醒来,
对面的学校喧闹的灯光划破了黑暗;中午在日光照射下的河水有一种燥动,所以摆放在
明亮的饭厅里的餐桌上也带着一种忙碌;黄昏时候的河水是醇香的,从河水倒影中看到
对岸火车站上准时驰过的那趟旅游专列。印象最深是夏天的晚上,太阳刚刚下山时,夜
幕才悄悄把屋中投下一道道阴影,河风从窗中偷偷透进来,桌上是深井水冰过的沙瓤西
瓜、冰箱里刚拿出的自制的冰粉,还有停电时那晃动的烛光投影在深色的地板砖上,赤
脚站在还残留着热乎的洁净地板上,还带点青涩的芭蕉叶所做的蒲扇在手中缓缓摇动,
这可以算是童年被遗落的剪影。
午后从南源口摆渡到对岸,沿河边山径一路经月潭到坑口大村,坑口有比较大的箬
边渡,是音乐家张曙的故乡。前行到樟潭,为了看看传说中的村中一棵千年古樟,过渡
船到村里去,在住房间的羊肠道九弯十八拐后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古樟树,果然是名不
虚传,直径近三米的大樟就在村小学门口,几个孩子在树下踢球,四个大字“樟中之王”
闪闪发亮。对于眼前的世事沉浮,它是最有资格评价的。但岁月的沧桑给它以睿智,用
沉默来回应这个喧嚣的社会。
坐船回去原道继续进发,中途经过棉潭时我们买了些蔬菜准备晚上的FB,有西红
柿、黄瓜、香菜、黄豆芽和莴笋等,很奇怪这儿的人吃莴笋都不吃叶只吃茎。从樟潭经
棉潭和三桥洞到深渡镇,在“中国枇杷之乡”的棉潭遇到了一个养蜂人,给我们展示了他
的十多箱蜜蜂,就像飞腾的精灵一样呼啸来去。
这段路一直是在公路上行走,脚很累,最后一程是在凤洲岛上,山路要向回转一
圈,走半小时就到深渡镇。到达深渡时已经是晚上七点多,我们找到当地的一所小学,
希望能找块空地搭帐篷。对方知道我们是学生后也很客气,还提了一瓶开水给我们。当
晚的菜那叫一个FB,有猪肉罐头、火腿肠、用火锅底料炖的一锅菜,菜香四溢把教师引
过来不少@_@吃饭喝足后我们伴着学生的晚自习一起进入了梦乡。
--
紫色咖啡龙^_^见龙在田※ 来源:·瀚海星云 bbs.ustc.edu.cn·[FROM: ip已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