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星云 - 同主题阅读 讨论区:OutDoor[户外运动] 板主:
标题: 户外遇难全国不完全备忘录
回复本文 本讨论区
Luster
5432 1903 358
本 文:[转寄][转贴][删除][修改][回复][作者:Luster][人气:249]
发信人: Luster (阿辉#在路上..), 信区: OutDoor
标  题: 户外遇难全国不完全备忘录
发信站: 瀚海星云 (2005年04月03日21:54:44 星期天), 站内信件

户外遇难全国不完全备忘录 
http://www.lvye.com.cn     2005年 04月 01日     搜狐户外 
 
  
 
 
  登山的季节已经来到,面对越来越多的登山信息,心里祝福着这些年轻的勇士。我
们同时也收集了一些82年后户外遇难的不完全记录,让更多的驴友了解经过,分析原因
。 
 
  1. 1982“苍山案” 

  事件回放:资料暂缺
  教训:寒冷、饥饿 教训:(1)年幼无知;(2)无任何野外生存装备;(3)未获
得家长或老师的许可,盲目、私自去冒险;(4)我们的中学几乎没有野外教育。
 
  2.1992“太白山”案
 
  事件回放:1992年,洛阳轴承厂的6名探险者,成功登上太白山极顶之后在山中意外
的走失,高寒雪原、林海苍茫,无依无助的6个人,最后终于在荒走了几日之后,以4人
死亡的代价震惊了世人,也向人们昭示出太白山那神秘莫测的一面。
  死因:滑坠跌成重伤、体力衰竭而亡 
  教训:(1)盲目探险,一时兴趣;(2)无任何野外生存装备;(3)缺乏野外生存
的常识和经验;(4)恐慌情绪漫延,得不到有效控制;(5)山区旅游管理部门在游客
人身安全管理制度、措施方面做得不够完善;(6)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救援机构。
 
  3.1993“峨眉山案” 

  事件回放:资料暂缺
  死因:为救伤者“一脚踩空,坠入100多米深的悬崖。”……“头部蹦裂”、“伤势
太重”、临死前吃树叶、树皮和青草。
  教训:(1)“由于他们探险是出于好奇与勇猛,犯下一个致命的错误,即此次行动
完全是处于一种”保密“状态,这就使得他们在陷入绝境时,无人知晓。”(2)在获救
前已断粮水5天4夜,体能已近衰竭,已有2人昏死过去。(3)“装有帐篷和食品的背囊
被树枝挂下山谷;(4)“祸不单行,在莫江身后李崇波不慎滑倒,翻滚到10米外的岩下
。”(5)获救的唯一线索是在小卖部曾买过80个鸡蛋和几斤饼干以及受困者之一的民警
最后的鸣枪求救信号。 
 
  4.1994“阿尼玛卿案”
 
  事件回放:1994年7月-8月,由北京汪晓征率领的一支业余登山队在攀登青海省的阿
尼玛卿山时遭遇暴风雪,汪晓征和另外一名队员遇难。
  死因:滑坠导致身体严重受伤丧失行动能力,未得到及时救助,最后死于长时间体
温过低。 
  教训:(1)6名队员无一人亲眼见过雪山,有关冰雪作业方面的知识亦仅限于怀柔
基地王勇峰20分钟的理论课;(2)在大本营,没有一个具备一定登山知识的人,没有随
队医生,没有同外界联络的工具。这便意味着一旦山上发生意外,山下将束手无策。没
有后援,是登山之大忌,这些他们都忽略了。也许,他们寄希望于这是一座安全的山。
(3)没有海拔高度计,无法知道确切的`海拔高度,以为距顶峰很近,实际上距顶峰高
差还有逾千米;(4)当时天气已转坏,事前也知道5天后阿峰地区将出现大范围的降水
天气,不顾一切,不带任何防寒装备在晚上登顶,完全违背登山常规;(5)C2的人未等
突击登顶队员的到达就擅自先行撤营,理由是三人中只有一付可以使用的冰爪,怕雪大
了下不去;(6)大本营在天气变坏一天后撤营,仅留一个人。无论出自何种理由,这一
决定都是草率的的,说明他们对登山的严酷性和集体观念的重要性缺乏了解。(7)上山
时未设路标,下山时在判断路线上发生分歧,为统一意见耽误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8
)下撤时,孙平一脚踩空,顿时滚了下去。汪、王二人因保护技术的欠缺,被带着一同
滚了下去。汪因此而受重伤。(9)三人在关键时刻分开行动,如若3个人保护着下撤,
生还的希望会更大些。自救和同伴间的互救是登山中摆脱险境的第一步,不到万不得已
是不应分散行动的。 
 
  5.1998“轿子雪山案”
 
  事件回放:1998年1月21日,昆明市三名中学生在轿子雪山失踪。社会各界动员一千
人次前去寻找未果。3月7,当地农民上山寻牛,在一线天附近的深箐里发现一具女尸和
附近的红外衣。经验证,这就是失踪三名学生中的一位。后来在附近又找到另外两具,
每具尸体相距约50米。三具尸体距大本营不到800米。 
  死因:突遇暴风雪,迷失方向,长时间寒冷、饥饿,其中一名(女生)慌不择路坠
崖把腿摔断,在风雪中挣扎到最后一口气而亡。
  教训:中学生缺乏在野外应付突发事变的常识与能力,在暴风雪来临时不知所措,
找不准去大本营的正确方向,在与恶劣气候和大自然无望的抗争中最终成为失败者,可
惜可悲!同去归来的同学说:“如果我们多学一点生存知识,多有一点生存能力。如果
我们多有一点”‘团队精神’,就一定能够避免这个悲剧,把他们三个全拖回来。如果
我们早一点体会到,只有保存自己,才能看到更多的自然和人生的风景。如果轿子雪山
的旅游设施更完善一点儿,有更多的路标,有一个灯塔……”。 
  新闻评论: 谁应承担学生雪山遇险的责任 
 
  6.1999“雪宝顶案” 
 
  事件回放:1999年8月1日,北京大学女子登山队队员21岁的周慧霞在攀登四川岷山
主峰---海拔5588米的雪宝顶时,从海拔5200米处滑坠到4600米处,不幸遇难。 
  死因:高山反应较强烈,在神志较差的状态下,在20度的冰坡滑坠,因她没有紧急
处理滑坠经验,加上山上雪硬,一滑坠就控制不住速度,导致悲剧发生。 
  教训:(1)未始终保持结组队形;(2)缺乏下滑制动的自我保护技术;(3)对有
较强高山反应的队员(特别是女队员)要格外注意。高山反应回使人的思维麻木、动作
变形迟钝,影响技术的正常发挥。 
 
  7.2000阎庚华单人挑战珠峰案 

  事件回放:阎庚华,黑龙江哈尔滨人,1958年出生。1983年起从事极限运动,1986
年,他从山海关跑到嘉峪关,成为中国第一位跑完万里长城的人。1999年他第一次尝试
登珠峰,由于暴风雪,最后不得不下撤。2000年 3月2日,他奔赴西藏,5月19日突击顶
峰,5月20日珠峰地区天气突变,5月21日,他只身冒着风雪向上攀登,于登顶下撤途中
失踪。 
  死因:因遇暴风雪,阎庚华在下撤途中(海拔8750米左右的第三台阶上部)被冻死

  教训:(1)阎庚华如果没有电视直播,他会冒死登顶吗?(2)关于这件事,《中
国青年报》2000年6月13日登载的一篇名为《回望珠峰》的文章中这样写到:“5月21日
,阎庚华冒着狂风大作、飞雪弥漫的恶劣天气执意要登顶,并拒绝携带对讲机。在大本
营的一位资深登山家指出,即使职业登山者也决不会在这样的情况下登顶。” 
  新闻评论:媒体后面的雪山:硬币的两面  
  8.2000玉珠峰案
  
  事件回放:北京绿野仙踪队登山队、北大天美登山队、北京K2登山队和广东绿野户
外探险队,4只业余登山队伍挑战青海省玉珠峰。有3名广州绿野队员和2名北京K2队员遇
难身亡。 
  死因:(1)天气变坏后不服从回撤的指令,各自为战,我行我素。(2)缺乏基本
的登山知识和必要的气象指导。
  教训:正如有位登山者所说,选择了登山是你此生所做出的最不理智的决定,但当
你做了这个决定,此后你的每个行为都必须是理智的。登山也不仅是一项运动,它也是
一门艺术和一门科学。一个优秀的登山家还应该是一个高山地理学家,一个高山气象学
家,甚至是一个医学家。 
  新闻评论:登山不是勇敢者的游戏 中国业余登山怎么了?
 
  9.2001轿子雪山案
 
  事件回放:昆明市某银行一名青年职工,单人探险拱王山区轿子雪山和马鬃岭一带
,不幸滑坠遇难。 
  死因:滑坠
 
  10.2001太白山案
 
  事件回放:2001年7月28日,7名南开大学学生假期旅游途中攀登太白山﹐其中一人
从山顶悬崖坠落不幸身亡。
  死因:独自探路,失足从山顶悬崖坠落不幸身亡。
  教训:(1)行动计划:在出发之前,应对目的地的地形、里程等有充分的了解,并从
体力分配等方面合理安排行程。;(2)气象、地质数据搜集分析:对于探险来说,对目的
地的气候、地质环境等必须有所掌握,应尽量避免在恶劣的天气下进行登山探险活动;(
3)还应对目的地的生态环境和风土人情记录进行一定了解。
 
  11.2002太白山案
 
  事件回放:一名上海登山者华峥嵘只身攀登太白山,途中突遇暴风雪﹐在山上迷失
方向,5月5日左右不幸身亡。
  死因:华峥嵘在即将登上太白山主峰时,突遇暴风雪,在山上迷失方向,5月5日左
右冻困山上不幸身亡。
  教训:(1)出行探险不留线索;(2)只身一人贸然深入未知山区,在通过危险地
段时缺乏自我保护能力;(3)在出事地段,据说有较安全的地段不走,不可思议地非要
走容易滑坠的地段,着实令人费解。
  新闻评论:太白山难对驴友的启示
 
  12.2002龙岗区七娘山案
  
  事件回放:2002年5月19日凌晨4点左右,深圳市两支由市民自行组织的登山队,在
龙岗区七娘山因突遇雷雨被困山中。深圳龙岗警方出动500余名民警及消防人员进行救助
。到下午3时左右,共有50人遇救。到晚上10点30分,两名遇难者的尸体被发现。
  死因:遇难网友李云贵,网名“鲤鱼”,26岁,周正,网名“蛋白质”,32岁,两
人失踪后
  教训:网友们自发组织,进入尚未开发的没纳入旅游管理的范围
 
  13.2002德清大化山案
 
  事件回放:2003年8月2日,福建登山者黄挺前往德清大化山自助登山失踪,福建省
以及各市登山队和各登山俱乐部自发组织多支救援队伍前往搜救,8月8日,在深山中找
到尸体。
 
  14.2002“穿越海岸线”案
 
  事件回放:2002年8月3日,深圳14名网友自发组织“穿越海岸线”活动,徒步跋涉
穿过南澳岛鹅公岭村至大鹿湾海边的悬崖绝壁。穿越过程中遭遇台风,网友“小白”在
南澳岛海边悬崖不幸坠崖身亡。
  死因:华峥嵘在即将登上太白山主峰时,突遇暴风雪,在山上迷失方向,5月5日左
右冻困山上不幸身亡。
  教训:(1)出行探险不留线索;(2)只身一人贸然深入未知山区,在通过危险地
段时缺乏自我保护能力;(3)在出事地段,据说有较安全的地段不走,不可思议地非要
走容易滑坠的地段,着实令人费解。 
  新闻评论:探险非冒险 “玩命”要安全 
  
  15.2002希夏邦马峰西峰案
 
  事件回放:2002年8月13日,北京大学登山队“山鹰社”在攀登希夏邦马峰西峰过程
中,5名学生遇难。
  死因:遭遇雪崩。
  新闻评论:喜欢登山就不妨一搏 登山信息对称下冒险的自由 山难随想—物质是精
神的基础 慎谈精神
 
  16.2003桃花岛案
 
  事件回放:2003年8月23日杭州某网上户外运动俱乐部成员小尹在舟山桃花岛户外运
动中溺水身亡。
  死因:小尹”姓尹,金华人,在杭州工作,男性,27岁,溺水死亡时间在海水涨、
落潮之间。
  教训:不设领队、完全自助、所有费用AA制,所以在安全上完全是要靠相互帮助、
自己注意的不规范的户外组织需要反省。 
  新闻评论:谁来为户外运动提供安全保障
 
  17.2003年北京山友遇难松潘雪宝顶
 
  事件回放:2003年4日下午1时许,松潘县雪宝顶海拔4600米左右的子峰脚下发现一
具山友遗体!经当地派出所调查,死者来自北京,名叫魏洪海,他在单独一人攀登雪宝
顶时,大约于1日下午从海拔5200米的骆驼背摔下身亡。详情>> 
  死因:滑坠导致身体严重受伤丧失行动能力,未得到及时救助,最后死于长时间体
温过低。
  教训:登山其实需要相当严格的训练和相当谨慎的态度才能最大程度避免事故和伤
害。 
 
  18.2004清凉峰案
 
  事件回放:2004年1月杭州4名户外运动者迷路清凉峰,其中1人跌落山谷遇难。
  死因:雾太大、雨大、地滑,可能在走动活血时滑倒摔伤,甚至休克,丧失了足够
的判断能力;醒来之后,在等不到同伴回来的情况下,又想自救,凭感觉向“野猪”营
地方向前进,在冰天雪地的黑夜里,走了5公里以上。 
  教训:(1)对天气条件估计不足;(2)最大的教训是无论什么条件下,都不能离
开向导;(3)坚持一条很重要的生存经验——不离开与同伴分手的地点。 
  新闻评论:春节后杭州建立野外运动救援中心 杭州户外运动调查之现状 
 
  这一系列的事件,使得关心登山运动的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的业余登山运动究竟怎
么了?
  当然,登山就是登山,成功与失败、生与死近在咫尺,实力再强,经验再丰富,准
备再充分,都不可能彻底杜绝死亡。中国登山运动还是要发展,不能因为一些事故的发
生,就否定登山运动本身。勇敢的登山者也不会就此停下奋斗的脚步。只是每个登山者
必须清楚,既然要登山,就要对自己的归宿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

ps.多了一条记录:
   19. 2005年 3月 清凉峰 
--
※ 来源:·瀚海星云 bbs.ustc.edu.cn·[FROM: 202.38.75.11]

回复本文 本讨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