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转寄][转贴][删除][修改][回复][作者:HuiCai][人气:435]
发信人: HuiCai (老灰菜), 信区: OutDoor
标 题: 头一次被水母亲吻的感觉:刺激、火辣
发信站: 瀚海星云 (2009年08月16日19:06:35 星期天), 站内信件 WWWPOST
上午没活动,两个冷馒头加咸菜没酒解决午饭,2点多一点一个人坐车(带了3块钱,特
意多带了一块,免得再万一坐了那趟车说我是惯犯)到石老人海滨游泳。浅滩处人还是
多,只好一个人趴着游到浮标处,躺着慢慢往回游正享受的时候忽然感觉后背火辣辣的
疼,心里一惊,估计中大奖了:被水母亲吻了!赶紧快速脚蹬手划了几下,看着一团直
径一米左右的肉红色丝状物过去,害怕。感觉后背和两个手肘内部火辣辣的疼,心里发
慌,担心游不回去了,看着远处的游艇,甚至有呼叫的打算了。稳定一下情绪,感觉除
了疼外,没有心慌麻木的感觉,估计问题不大,先自立更生吧,不成就赶紧呼救。赶紧
翻过身子(怕再看不到前方敌情喂了水母)忍者疼痛趴着游向海边,还算顺利。到了岸
上找到广播室说被水母蛰了,问哪里有医护室。小MM赶紧告诉我地点,正在我往医护室
走的过程中,听到广播中说进入水母高发期,让大家小心,看来我也做了件好事阿。
到了医护室,说了一下情况,一个老太太帮我后背擦酒精之类的药水,让我自己擦手肘
的,擦了一会儿说要交几块钱,我说就带了两块钱还在沙滩上的衣服里面,而且还得坐
公交回去,要不下次来了再给她,她一听这样,就说算了。每次都有意外出现阿,钱带
的不够,还好都是遇到的好心人。擦完后,又给主动用塑料袋装了一些带有酒精的药棉
给我,让我疼的时候自己再擦。得知还可以继续下海,道谢后,就去海里泡了一下,然
后到海滩上玩沙浴,舒服。
晒了一会儿再到海里,见到海水更加疼了(主要是手肘,后被感觉轻),但感觉还好,
忍不住又开始趴着往浮标处游,在游的过程中,又见到一团水母,虽然看起来没触手和
吻我的那个不一样,更像吃的海蛰,但还是吓得赶紧躲开。期间又几次感觉碰到不明物
体,每次都吓一跳。游到浮标处,停留了一下,又趴着往回游(不敢仰着了),顺利到
达岸边,继续上岸沙浴。烤的很舒服,决定洗洗回家,就又游到稍微远离人的清水处,
想洗洗就回来,但看到前面有人游向浮标,又忍不住在他后面向浮标处游,邪门,又遇
到海蛰,还好早看到,没亲密接触,趴着游就是好阿,虽然躺着累。到浮标处,立即趴
着返回,顺利完成此次洗海澡,此次没有游艇问我可要帮助。
现在后背没任何感觉,但手肘还是感觉有点火辣辣,看来手肘的肉更嫩!找机会多吃海蛰,
以做报复!
BTW:昨晚去亲戚家,刚说起洗海澡的事情,长辈说,青岛每年都有被鲨鱼给咬死的(也
许是很早以前),还教了我在海中捞海蛰的办法,说用棍子一敲海蛰头,海蛰的头和触
须就分开了,然后就可以拿着海蛰头回家下酒了。
http://bbs1.gxsky.com/dispbbs_87_6387367.html
海蜇(水母see jelly) 为海生的腔肠动物,蛰体呈伞盖状,通体呈半透明,白色、青
色或微黄色,海蜇伞径可超过45厘米、最大可达1米之巨,伞下8 个加厚的(具肩部)腕
基部愈合使口消失(代之以吸盘的次生口),下方口腕处有许多棒状和丝状触须,上有
密集刺丝囊,能分泌毒液。其作用是在触及小动物时,可释放毒液麻痹,以做食物。海
蛰在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沿海都有广泛分布,我国习见的海蜇有伞面平滑口腕处仅有丝
状体的食用海蜇或兼有棒状物的棒状海蜇,以及伞面有许多小疣突起的黄斑海蜇。
海蜇的生活周期历经了受精椧宦蚜褩椄±擞壮镞一螅状幼体枣横裂体枣蝶状体枣
成蜇等主要阶段。除精卵在体内受精的有性生殖过程外,海蜇的螅状幼体还会生出匍匐
根不断形成足囊、甚至横裂体也会不断横裂成多个碟状体,以无性生殖的办法大量增加
其个体的数量。
在近岸海域,这轻柔飘逸的动物,常引起人们极大的好感和兴趣。但是,可千
万别下海纵情拥抱这样的动物,其后果和前景大都不是美好的。新鲜海蜇的刺丝囊内含
有毒液,其毒素由多种多肤物质组成,捕捞海蜇或在海上游泳的人接触海蛰的触手会被
触伤,引致红肿热痛、表皮坏死,并有全身发冷、烦躁、胸闷、伤处疼痛难忍等症状,
严重时可因呼吸困难、休克而危及生命。盛夏时节,正是海蛰生长活动的旺季,同时也
是渔民在捕捞作业或游人在海滨游泳时易为其蜇伤的发病高峰期。我国沿海各海域均有
海蜇分布,种类很多,其所分泌的毒素性质和危害不同。但由于人们个体的敏感性差
异,故在海蜇蜇伤后轻者仅有一般过敏反应,重者可致死亡,所以必须注重有效的预防
和积极的抢救治疗。
海蜇毒液蜇伤人体后可造成程度不同的损伤,如海黄蜂水母,刺丝可分泌类眼
镜蛇毒,对人类危害最大,蜇伤后5分钟即可致人死亡。僧帽水母蜇伤人体后,患者多日
才能消除伤痛。我国沿海常见有随寒流漂浮于黄海一带的沙海蜇,能分泌肽毒。黄斑海
蛰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沿海,有一定毒性。我国海域广阔,每年7一9月均有相当数量
的海蜇蜇伤病例发生,以前主要为捕捞海蜇的渔民,近来亦有在海滨游泳戏水的被蜇伤
患者。如秦皇岛海滨近几年蜇伤病人达 3400多人。据旅游胜地北戴河海滨医院统计,自
1989年5年来,共收治被蜇伤病人3030例,其中引起暴发性过敏性肺水肿者占0.3%,有4
例死亡(均伴严重休克)。
海蜇毒素在刺丝囊内贮存和分布,1克刺丝囊含有5500万个单刺丝囊,一般在捕
捞后,经加工处理其毒性可迅速消失。动物试验证实,海蛰毒素对哺乳动物的心传情导
系统,对甲壳动物的心脏均有损害作用,并可致鼠类小肠平滑肌收缩。研究发现,海蜇
毒素为显酸性的四氨络物、5一羟色胺及多肽类物质,有较强的组织胺反应。其扩张血管
及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作用较5一羟色胺分别大10及15倍,还可使平滑肌收缩,或发生超
敏反应,导致严重的肺水肿及过敏性休克,人被海蜇蜇伤后因毒性大小和毒素多少以及
个体敏感程度不同而症状各异。
人体皮肤薄嫩处最易蜇伤,一般可在数分钟出现触电样刺痛感,数小时后伤区逐
渐出现线电样刺痛感,数小时后伤区逐渐出现线状排列的有红斑的血疹,痒而灼痛,轻
者可在20天左右自愈。敏感性强的患者局部可出现红斑水肿、风团、水泡、瘀斑,甚至
表皮坏死。患者全身表现可有烦躁不安、发冷、腹痛、腹泻、精神不振及胸闷气短。重
者多咳喘发作,吐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并伴有脉数无力、皮肤青紫及血压下降等过敏
性休克征象。若抢救不及时,这类蛰伤病人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救治方法:
通过上述可以看出海蛰的袭击方式是通过触须上的有毒刺胞刺中人或动物的皮
肤,刺胞中的毒液是显酸性的四氨络物、5一羟色胺及多肽类物质,有较强的组织胺反
应。因此正确的救治方法应该是:1.立即用海水或水中的沙搓洗伤口以便把留在皮肤上
的有毒刺胞清理掉,有条件者可用毛巾。2.迅速上岸用酒精、饱和明矾溶液、碱性溶液
或膏状(10%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的氨水、牙膏、肥皂、尿液等)涂抹在伤口上。3.回
家后口服抗过敏药物如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原名:仆尔敏)、维生素C片。4.在症状消失
前尽量避免伤口接触淡水,因为淡水会引起疼痛。5.如果伤口出现瘙痒请不要抓挠一定
要忍。6.如果一周之内未见好转应到医院检查治疗。
--
※ 来源:·瀚海星云 bbs.ustc.edu.cn·[FROM: ip已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