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学习资料下载页面

Flag Counter

2017年数学PhD申请小结

最后修改于2020年2月23日。

申请硬件

申请项目:PhD in Mathematics.

(当时的)兴趣方向:(流体或色散)偏微分方程、调和分析。

校内成绩(前三年):GPA: 3.83/4.30(3.76/4.00), 加权平均: 89.53/100. 总学分: 159.5.

数学课成绩(前三年):GPA 3.93/4.30(3.83/4.00), 加权平均: 91.16/100. 总学分:97.

研究生课(前三年):高等实分析、微分方程II(H)、调和分析、高等概率论、随机过程、极限理论、随机分析.

研究生课(大四修读):微分流形、鞅论与随机积分、二阶线性椭圆方程、流体偏微分方程选讲(课表上为非线性抛物方程)、色散偏微分方程选讲(课表上为非线性偏微分方程)、黎曼几何(旁听)

托福成绩:100 (阅读28、听力22、口语22、作文28)

GRE成绩:153(Verbal)+170(Q)+3.0(AW)

GRE Subject成绩:Mathematics, 900/910, 97% below.

套词:没有;交流:没有;丘赛:没拿奖。

研究经历、毕业论文:校(读)内(书)大(笔)研(记),导师:赵立丰老师。

助教经历:实分析H、高等实分析

推荐信:赵立丰老师(大研/毕设导师+五门课的老师)、殷浩老师(当过一年助教)、任广斌老师(数学分析A1、调和分析)、薄立军老师(高等概率论、随机过程)。

申请结果

目标校(16): NYU Courant, UC Berkeley, Chicago, Columbia, UCLA,
Michigan, Brown, Cornell, Minnesota, Wisconsin Madison,
Johns Hopkins, UC San Diego, Rutgers, UIUC, Rice, Warwick(英).

Offer/Admission (4): Johns Hopkins(Feb 2), Wisconsin Madison (Feb 9), Rutgers(Feb 14), Warwick(Mar 1).

Rejection (10): UC Berkeley(Feb 4), Chicago(Jan 28, 大年初一发拒信), Columbia(Feb 1), Brown (Feb 8), Cornell (Feb 8),
UC San Diego (Mar 23), NYU Courant (Mar 24), UCLA (Mar 30), Michigan (Apr 4), Minnesota (Apr 8).

Withdraw (2): UIUC (Feb 25,实际上已经准备给我发offer), Rice (Mar 16,杳无音信).

Final Decision: Johns Hopkins (Apr 5).

需要准备的材料

外语成绩(托福/雅思(欧洲), GRE, GRE Subject), 成绩单(Official Transcript), 在读证明,
支持外币的信用卡, 简历(CV), Statement of Purpose, 推荐信(一般每个学校要交3封推荐信).

关于选校

眼光不要只局限于课上所学的!!!

1. 选校之前请先明确好自己大致的兴趣方向。

2. 打开各大学校数学系官网faculty名单,开始筛选你可能感兴趣的导师。注意观察其研究方向、学生去向、近年文献发表情况等等。

3. 询问你的科研导师、师兄师姐、或者认识的科研一线的学者对选校与选导师有什么意见。

CV与SOP的注意事项

写好文书是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CV(简历): 两页以内,精炼地列出你的基本信息。例如,成绩、科研、交流、语言、奖项等。
SOP(Statement of Purpose): 1000词左右比较好. SOP应该有一条清晰的思路, 介绍你感兴趣的方向及原因、
你的学术背景与过人之处、你为什么要申请这个项目。
行文中,不要出现过多空洞的词语,请实打实地介绍学术背景、数学功底与经历。
不要出现“学线性代数刷了几章李炯生(真实性待证)” 都能吹300词的情况。
SOP 多修改!找基础数学专业的同学、师兄师姐等修改,不要出现行文思路混乱、专业术语错误等失误。
语言方面,如果你愿意的话,似乎有花钱找native speaker润色语言的网站.

关于成绩单与课程修读

谢绝野蛮科气和鸡皮诶洗澡淆!!!

GPA尽量≥3.7,(但对数学PhD申请而言)GPA更高不能推出录取概率更高!!!高到差不多就没什么本质区别了。再三强调,要切记:不要盲目追求高GPA,也不要在任何一门课上“太浪”。
不盲目追求GPA是指, 申请数学项目,切忌选一堆水课堆高GPA;
别太浪是指,任何一门课(包括物理/政治/计算机课)考60, 70分对你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现在(绝对!)不是纯拼GPA的时代,不要受“科气”影响,整天盯着0.0X的波动不放,想着84变成85。
申请基础数学的大多数人都没有像样的paper, 因此衡量你的学术水平, 很大程度上是看你的学业成绩的。
尽管并不完全客观,但这是学校官方提供的唯一数据。

外语成绩

托福重要性远远大于GRE。托福最好考到100(口语23)或更高,再不济总分接近100,口语上20也是要的。
一般来说,申请ddl集中于12.1,12.15,12.30,1.15,所以11月底一定要考出托福成绩。
如果你要申请北美以外的学校,一定要搞清楚要考什么语言考试并达标!

推荐信与套词

眼光不要只局限于中科大内部!!!

推荐信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推荐信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推荐信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在其它硬件条件不出问题的情况下(指GPA不能太低,大研表现要比较好等等),有靠谱的Connection会极大地帮助你的申请!

一般地,有靠谱connection的推荐信>>>科研导师(指一个完成较好的大研)>>任课教师:
如果推荐你的老师和国外一些教授有私下的关系或者合作,而对方又可能参与你申请的项目的招生, 那么这个推荐信也许会比较有用。

一般来说,国内老师都会让学生自己写推荐信(比如我),然后一部分老师会修改之后亲自提交,一部分老师会把推荐信上传链接发给你来上传。
所以老师亲自写推荐信,当然比让你自己写推荐信好。

基础数学感觉(平白无故且没什么干货的)套词(指套词申请)没什么用。除非你明确想跟某些教授,并且对他的一些工作有具体的基本了解。
这是指,你能真的看明白教授的文章里到底在干什么,而且真正会一些里面的技术,而不是“我对您研究的XXX感兴趣”这种空话。

丘赛与境外交流

丘赛: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研究经历:

有Paper是最好的,但基础数学本科极难出Paper.

但申请数学PhD,你一定不能没有研究经历!

原因:1. 读文章和做问题,其感觉和你平时上课做习题完全不一样。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如何真正应用到研究中更重要。
2. 如果你花了功夫, 你的表现得到了导师的认可, 那么导师的推荐信会更有说服力,有足够的内容可写,而不是千篇一律的cliché
(例如:xxx同学成绩优异, xx课考了9X分, 第X名, 之类的, 一看就苍白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