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育桃李,润物无声洒春晖

——记我的恩师麻希南教授


       师之大者,积厚流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题记

       初遇麻老师,是在大二(2016年)秋季学期的微分方程 I (现名为微分方程引论)课堂。第一节课上,麻老师讲解了对数梯度估计,这个通过巧妙构造和复杂计算得到的简洁结论,立刻吸引了擅长计算的我。临近大三计划开展国创项目时,数学院的姚钧夫同学联系到了我,他告诉我,他的班主任乐珏老师建议:“对代数方向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陈小伍老师;若对分析方向感兴趣可以找麻希南老师。”钧夫问我的意见,对于代数那种很抽象的数学不是特别感兴趣的我毫不犹豫地表达了想跟麻老师做国创项目的意愿。于是,我和钧夫几乎是以隔周一次的频率去麻老师办公室讨论课题,最终选择了无限维约化作为国创项目。通过国创项目的锻炼,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偏微分方程这个基础数学研究方向,也渐渐意识到了该领域可以充分发挥我善于计算的长处。而麻老师高深的学术造诣、执着的学术追求以及指导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也吸引了我。于是在本科毕业之际,我决定了跟随麻老师深造学习。

       在我的研究生阶段,麻老师与我曾多次探讨过研究题目,但是一直没有很好的思路。直到我接触了利用分部积分技术研究解的分类问题开始,逐渐领会了该领域的科研精神,并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处理这类问题的技术路线。从对各类已有结果给出新证明,到解决公开猜想,期间历时了近一年的时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麻老师总是耐心指导,鼓励我不断尝试。得益于他的悉心栽培,我对技术路线进行了充分的发展和完善,2023年9月,我成功解决了1988年Jerison-Lee提出的公开问题,并彻底解决了Cauchy-Riemann几何上的次临界指标方程的刚性猜想,从而将2012年CR球面上的Folland-Stein不等式推广到了CR流形上。在我研究生阶段的科研道路上,麻老师根据我擅长计算的特点,为我量身选定了科研方向,并且总能在我需要的时候给予关键的指导,这些都令我受益匪浅。

       对于每位学生,麻老师都会根据特点,尽心尽责的指导。几乎每周他都会安排时间与博士生单独交流。每一周,麻老师会组织三次讨论班,每次分别安排2名博士生主讲,或讲解近些年的优秀期刊文章,或共同探讨与偏微分方程相交叉的新领域知识,以期碰撞思想,激发灵感。在讨论班中间休息的时候,他经常会就近期本领域的学术动态,向我们提出相关可以研究的问题。而在讨论班上,麻老师不仅关注同学们的学术成长,还注重培养表达能力和板书技巧,这些对于我们今后无论从事教学亦或是科研工作都大有裨益。麻老师经常鼓励我们多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并及时记录下听到的内容。事实上,他在科研方面的很多灵感都是在与同行们的交流讨论中得到的。

       在课程开授方面,麻老师同样倾注了大量心血。每年的春季学期,麻老师一般会开设微分方程II(现名为现代偏微分方程),讲授偏微分方程领域的入门知识。这门课的主要受众为基础数学方向的大三学生,以及本科没有在科大学习过该课程的有需要的研究生。由于该课程内容具有相当的难度,他要求同学们做好课堂笔记并在课后仔细复习。课程中,麻老师会安排若干次小测,有针对性地检查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的课堂笔记,并谈话、了解学习情况。而在期末考试之后,他还会为挂科的同学单独讲课补习,以便他们尽可能通过补考。每年的秋季学期,麻老师会开设一门面向偏微分方程与几何分析领域研究生的选讲课程,分专题讲授、探讨前沿论文。他曾高度评价选讲课程的重要性,他的很多科研问题都是通过每年教授这门课的过程中找到的,而麻老师这种学习不辍的精神也深深鼓舞了我们。

       在课程开授方面,麻老师同样倾注了大量心血。每年的春季学期,麻老师一般会开设微分方程II(现名为现代偏微分方程),讲授偏微分方程领域的入门知识。这门课的主要受众为基础数学方向的大三学生,以及本科没有在科大学习过该课程的有需要的研究生。由于该课程内容具有相当的难度,他要求同学们做好课堂笔记并在课后仔细复习。课程中,麻老师会安排若干次小测,有针对性地检查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的课堂笔记,并谈话、了解学习情况。而在期末考试之后,他还会为挂科的同学单独讲课补习,以便他们尽可能通过补考。每年的秋季学期,麻老师会开设一门面向偏微分方程与几何分析领域研究生的选讲课程,分专题讲授、探讨前沿论文。他曾高度评价选讲课程的重要性,他的很多科研问题都是通过每年教授这门课的过程中找到的,而麻老师这种学习不辍的精神也深深鼓舞了我们。

       麻老师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教育家,更是一位经验丰富、深受好评的教育管理专家。作为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中法数学中心常务副主任和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他每年都带头组织数学学科的研究生招生、面试工作,为学院吸引了很多基础扎实、热爱数学、有志于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同学。此外,他常不辞辛劳地往返合肥北京,带领中国科大北京招生团队前往北京各高中宣讲,以期不断为中国科大注入新鲜血液。2019年,在麻老师的积极组织推动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法数学班成立并招收了首届学生,我有幸担任了该届学生分析II、分析III课程的助教,亲眼目睹了这套全新培养模式的优势。麻老师经常从中法班的班主任那里了解班上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与出现问题的学生谈心。提及中法班的每一位同学,麻老师都能如数家珍般讲出他们的特点。2022年,在中法数学班的基础上,中法数学中心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正式揭牌成立。已经有两届优秀学子得益于中法数学中心的培养,在本科毕业后前往法国名校深造,也曾有多位国际知名数学家前来与中法班同学近距离交流,中法数学中心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麻老师付出的心血。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在我心中,麻老师不仅是一位良师更是益友,他的教诲和关怀如同春风化雨般滋润着我的心田。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真正的学者风范和教育精神,而我也会将麻老师作为一生学习的榜样,在学术和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成长。


撰稿人简介(点击返回吴天的个人主页

       吴天,中国科大1500校友,2024年6月于数学科学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数学科学学院博士后研究员。研究生阶段师从麻希南教授从事偏微分方程与几何分析方向的研究,在其指导下回答了35年前Jerison-Lee提出的Heisenberg群上临界指标方程恒等式理论框架问题,并解决了Cauchy-Riemann几何上的次临界指标方程刚性猜想。


       本文初稿完成于2024年7月21日,最终版定稿于2024年9月,并参加2024年“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四有好老师”主题征文活动,被评为优秀作品二等奖,并于12月17日获得校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部表彰。2025年1月3日,在科大教职工表彰大会上颁奖。


© CopyRight 2016-2025 home.ustc.edu.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 最近更新:2025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