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之多的人与朋友或伴侣共同做某件事、以某种态度或方式对待对方的言行,不是因为这样做是好的/不是因为目的在于得到这样做带来的某种效果,而是出于“朋友/伴侣之间就应该这样”的认知。
我可以猜想,如果人能不受某些条件的制约从而完全出于自己的需求、特性和习惯的行为方式选择在与别人(熟人)的交互中采取何种模式,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的个性的存在感将远大于其共性,以至于“朋友”这样的概念没有机会产生。
当然从实际情况来看,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同人所基于的需求、所获得的不可替代的内容自然有不可忽视的重合之处。
即使是自诩独立于世如我的人,也会在与他人接触、熟络尤其是被他人回应的过程中获得纯粹的快感(反之亦然)。
在FT上因有人点了“关注”而自愉、在群聊中因发了消息却无人反应而尴尬地渴望抹除刚才的发言,都是这种快感的存在的体现。